《家庭心理百科》:每个家庭都该拥有的心理科普书

2021-5-24 10:57:55 新闻来源:家电品牌网

 01

我第一次认识到心理学的魅力,是因为武志红老师。

武志红老师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属于精神分析流派,祖师爷是那个总喜欢谈“梦”的佛洛伊德。

当年,他的一系列心理学著作,可以说达到了万人空巷、人人传看的程度,因为,第一次有人如此直接地挑战中国传统的以“孝”为美德的家庭概念,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戏谑的词:“父母皆祸害”。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的权威收到了空前的挑战,那层父母和子女之间的“遮羞布”似乎第一次被揭开了。

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父母不一定是对的,原来,父母真的可能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们所谓的“爱”,可能只是爱自己。据说很多人读了他的书后抱头痛哭,因为那些痛都说到了心坎上。

这,大概就是心理学的魅力吧:我能看到、理解你的伤痛,而那些伤痛,也因为被看到,有了愈合的机会。

02

最近有幸读了一本心理学著作,让我又一次感叹:懂点心理学,真的挺好的。恩,就是下面这本厚厚的《家庭心理百科》。

从封面大家也能猜出来,这是一本韩国人撰写的心理学百科全书

心理咨询师一般分两种,要么是有医学背景的精神科医生,要么就是对心理学非常热爱的社会人士或心理学专业的学生。

如果武志红老师属于第二种,那么这本书的作者就属于第一种了。而且这本书的作者很“壕”,不是一个人,是十个人哦。如果对作者感兴趣的,可以翻翻这本书最后的附录。

我特意查了一下,这10位韩国一线心理精神科专家基本都毕业于韩国高丽大学。高丽大学是个什么概念呢?它是韩国顶尖、世界一流的研究型综合大学之一,世界百强名校。怎么说呢?就相当于中国的清华北大吧。

看看这豪华的作者团队,就像那些有良好口碑的导演一样,品质基本是有保证了。

这10位专家,平时自然是阅“病人”无数,经验多多。他们精心选择了近200条对东亚家庭最具价值的问题,运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技巧作出解答,最终完成了这本既有重量又有质量的“家家必备的心理急救医药箱”。

03

读心理学著作,人们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为总觉得心理学的概念太高深莫测,听不懂。

其实,这就是一个首先要消除的“心理误区”。

专业的心理学学术著作,因为研究需要,确实会经常出现专业名词,比较晦涩难懂,但这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著作还是通俗易懂的。

近年来,心理学的书籍在市面上很火,包括很多大师级的作品,我觉得,这不是因为人们的阅读水平上升了,而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让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了。

比如这本《家庭心理百科》,虽然带着“心理学”的帽子,但因为是面向普罗大众的,所以很容易理解。

为什么总是遇到渣男?不想再依靠父母,却又为此感到害怕,怎么办?刚生完孩子,觉得他特别丑怎么办?看这标题,多接地气啊。诸如此类琐碎的问题,可能就是别人付之一笑,而让你困扰不已的问题。

西方的心理学著作,有时拿到中国来,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因为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有些理念在中国无法落地。

这个问题在《家庭心理百科》中就不存在了。可能因为都是东亚邻居吧,我们的很多问题,其实在韩国也是存在的,比如婆媳关系、隔代养育等等。所以,虽然问题解析还是依据西方的心理学理论,但是落脚点却是东亚家庭的痛点。

从结构来说,书的主体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出发,揭示了人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可能面临的挑战。

第二部分则是真正的家庭心理百科,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收集了近200条问题,以人的一生为时间线索,将从小到老可能会遇到的心理问题悉数囊括,回答中既有言简意深的宽慰,又有条理清晰、步骤明确的应对方案,可谓真正的可落地、可执行。

第三部分则是对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理论的补充,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心理学的,可以深入研究。

所以呢,这本书既可以当做“家庭心理小药箱”,随翻随用,又可以作为心理学的入门著作研究,相信看过之后,对于心理学的理论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从书的整体风格来说,它的文风非常亲切易读,就好像和好朋友聊天一样轻松自然。每个问答篇章也非常短小,不会有“长篇大论”的恐惧感,真真省时高效。

最贴心的是,在书的最后部分,除了必要的文献出处说明外,还对书中提到的疾病按照字母顺序做了索引,如果想要了解某种特定的心理疾病,一查就能找到详细解读了,非常方便快捷。

04

在前言中,作者也说到:希望大家在自身受到精神疾病困扰或目睹某位家庭成员心理状况不佳时,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相信这本书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大家对于精神科的偏见和误解,在涉及精神及心理方面的问题时,不应单纯从“正常”或“不正常”的角度去评判,它和我们的身体健康一样,是需要被细心照顾和密切关注的问题。

我相信,这也是心理学从业者们共同的心声吧。

虽然心理学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心理咨询也慢慢被大众接受,但是不可否认的,说起抑郁症、焦虑症一类的心理问题,很多人还是会单纯的以为是“想太多”“休息一下就好了”。更有甚者,有人会给这些心理疾病患者戴“有色眼镜”,避之唯恐不及。

希望这本书在中国的出版,能带动更多人了解心理学,当我们的家人需要帮助时,找到合适的“应对之策”。更重要的是,用我们的爱、我们的智慧安慰他们,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爱,对于心理疾病是最好的药。愿世界和平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深圳生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00-2013 www.0755sh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QQ:238342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