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摄影:以青春足迹书写滨海诗篇

2023-8-17 21:49:18

 回望历史,怀抱情怀;凝心聚力,勇毅前行。助力乡村振兴,青年彰显担当,二0二三,曙光再出发。

在中共南京传媒学院摄影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共青团南京传媒学院摄影学院委员会的组织下 ,立足于学院曙光公益影像工作室申报项目成功获批2023年度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示范实践团队,并面向全院集结12位优秀青年传媒学子组成“影观滨海发展”支队,力图用影像讲好中国故事的滨海篇章。

七天,团队于滨海驱车七百余公里,访谈当地相关产业代表、工作人员及村民等三十余人,形成文字影像成果二十余份。搭建系列vr 展厅、留存视频档案三十余小时、积累专题稿件二十余篇……他们,凝聚青春力量,扛起责任担当、深入基层一线,用影像与文字共同描绘出滨海振兴发展新面貌。

一片海,一条河,滨河向海;一方神土,一座滨城,岁月港湾。

这里,承载着历史的脚步,沉淀了文明的精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淮河生态经济带、江苏高质量发展经济带……2022年,滨海县人均GDP达60504元,振兴的曙光渐渐升起 发展的画卷绚丽绽放 从历史涌向未来……

《生态强根,绿色惠民》

昔日的黄河故道入海口-延安干部队登船出海处;今日的世纪工程、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建设地。旭日在港城东升落日于滩涂挥洒这里的惠民利民政策从未断流。

苏北伟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宋公堤  “阻海波于堤外、造平安于黎民”的历史见证;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施工现场 淮河通海达江工程 “饱经沧桑的淮河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入海口” 千年历史的灾难由此止步。实践团见证了我国规模最大的LNG储备基地——中国海油盐城 “绿能港”;亚洲第一海上风电——风电能源。强国储能的生态文明画卷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月亮湾,承载着古黄河的记忆。湿润的海风笼罩下,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在景区完美交融;大套蜜梨的果香、梨花雨的芬芳,乡村振兴的密码由此解锁。实践团探访厚重道远的故道文化 影记独具魅力的全域文旅建设。

《党建引领,产业赋能》

是什么让乡村振兴美丽图景焕发出新的活力?

智慧农业,高效园区。“朗坤农科园”依托大数据平台 赋能绿水青山

光伏屋顶,惠及群众。“光伏发电产业”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云端产品,网络驱动。“互联网+”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2022年,滨海县实施农房改善2400户、已完成1205户,实施新扩建新型农村社区7个、已开工3个,建成绿美村庄15个。

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打造“丰汛良田”振兴富民品牌,集体收益高达101.32万元——五汛镇四汛村从省经济薄弱村摇身一变为全镇唯一集体收入破百万的村,新年度将带动村集体收益60万元以上。

“滨海山芋片”计划利用3年时间,线上线下销售10万袋。销售额力争破70万元。这里投资160万元“做活”电商文章 加快发展电商平台,推动各类红薯及加工农产品上网销售——天场镇秉义村全力实现着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

实践团走进田林深处对话村支书、乡镇负责人、产业带头人。饱含眼底之景,研访振兴之果,影记滨海乡村多业态发展喜人成就。

从万亩树林林木葱郁的八巨镇前案村到稻谷飘香绿色养殖的正红镇小尖村、尹桥村 到推行机械化作业的新滩村……集体经济筑牢民生根基人居环境绘就和美图景

《创业引领,创新驱动》

“要做就做实干派”。返乡创业十余年来,他坚持将葡萄产销作为振兴产业谋发展。将“好农家”葡萄种植大棚从80亩发展到1000余亩,亩收入达一万余元,帮助全村百姓齐致富。实践团成员走进滨海葡萄文化展示馆 对话合作社负责人毛汉林

生态防风林400亩,湖塘湿地180亩,水旱轮作农田近万亩,至多已有5年生的首乌在种植。建成全自动首乌初加工生产线、恒温种子库、农机库、产品展示区等设施。实践团来到首乌之乡实践团深度访谈盐城果老首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道国,寻访“公司+核心基地+家庭农场+互联网+文旅”的现实印记。

《实践发力共建合力》

从田间地头到国之大企

从农业种植到智慧科技

从美丽乡村到新能源项目

从融媒体中心到文明实践中心

苗木花卉生产基地、民宿集群化发展、国家森林乡村、电子商务示范农村、电商服务站、物流共配中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处处一幕幕

乡村振兴的答卷已然落在了滨海天地间

《回望历史红色脉络》

在这座新四军浴血奋战过的土地上我们穿越历史的云烟,

先烈的热血革命的火种伴随岁月浮现眼前

影观滨海实践团走进滨海烈士陵园 追忆先烈历史

1928年,在旧军阀和帝国主义的伦流压迫下,20岁的党员顾正红,反对资本家克扣工资,后壮烈牺牲,掀起了著名的五卅运动。

正红镇、陈涛镇、秉义村……

盐阜大地上一个个以烈士命名的村镇保留了滨海珍贵的红色印记

以融合发展为路径,用红色文化资源赋能地区振兴,矢志不移、向前迈步。

“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新四军创办盐阜大众报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厚重一笔

实践团对话旧址纪念馆负责人依托红色基因继续传扬红色文化的特殊意义 融合文旅产业向新发展

我们寻访新四军在苏北建立的第一个红色企业——新滩盐场 “华中金库”。它,为抗美援朝捐献“淮北盐场号”飞机,如今新滩人在靠海、吃海、炼海的事业中走过了风雨七十余载。

今时,影观滨海发展实践团深入村镇、走进纪念馆、对话红色企业

踏上时光隧道,追思革命先烈,祭奠革命历史 影记红色资源下的振兴之路

全方位调研成果,记录下现在,承载着过去,引领着未来。“影观滨海发展”实践团发挥传媒专业优势 对当地进行“动态+静态”影像资料留存,打造VR成品,为滨海乡村振兴模式、地区建设路线注入了一份可视化、可传播、可发展的能量路径。

“引才工作站”“就业实习基地” 实践发力为契机共建合力聚未来。南京传媒学院三下乡结出丰硕成果未来将持续在滨海、同滨海、展光彩。

坚毅笃行,永葆初心。今日,实践团队用影像赋能乡村振兴,以实践记录学习滨海人民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为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贡献青春力量,为时代留下了一段段珍贵的记忆。

仰望星空,理想远大。未来,实践团队期待继续投身于祖国建设历程中,凝聚优秀青年学子的力量,展现担当与作为,用影像的学习实践方式助力乡村振兴、以青春之我奋进新时代征程,搭建“逐梦”的广阔舞台!

作者:影观滨海发展实践团(文字:张书婷)

来源:南京传媒学院摄影学院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深圳生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00-2013 www.0755sh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QQ:2383424132